4J32
1.4J32概述
4J32合金又称超因瓦(Super-Invar)合金。在-60-80℃温度范围内,其膨胀系数比4J36合金低,但低温组织稳定性较4J36合金差。该合金主要用于制造要求在环境温度变化范围内尺寸高度精密仪表零件。
2.4J32对应各国牌号
3.4J32成分表
元素 | C | Co | Ni | Cu | Si | Mn | S | P | Fe |
4J32 | 0.05 | 3.2-4.2 | 31.5-33 | 0.4-0.8 | 0.2 | 0.2-0.6 | 0.02 | 0.02 | 余量 |
4.4J32物理性能
密度g/cm3 | 熔点℃ | 热膨胀系数(20-100℃)10-6/℃ | 热导率W/(m•℃) | 电阻率μΩ•m |
8.1 | 1430-1450 | ≤1.0 | 13.9 | 0.77 |
5.4J32机械性能
抗拉强度 | 屈服强度 | 延伸率 | 收缩率 |
ób/Mpa | óp0.2/Mpa | δ/% | Ψ/% |
470 | 302 | 25 | 72 |
6.4J32特性及用途
低膨胀铁镍钴合金,也称因瓦合金,在20°C~100°C范围内具有低的线热膨胀系数。
制作要求尺寸稳定的各种仪器、仪表零件、热双金属被动层,谐振腔
7.4J32热处理制度
标准规定的膨胀系数及低温组织稳定性的性能检验试样按下述方法加工和热处理:将半成品试样加热至840℃±10℃,保温1h,水淬,再将试样加工为成品试样,在315℃±10℃保温1h,随炉冷或空冷。
8.4J32产品品种
冷轧带材、冷轧板材、冷轧丝材、冷拔(轧)管材、热轧(锻)扁材、盘条、热轧(锻)棒材、冷拉棒材
9.4J32组织结构
4J32相变温度γ→α相变温度在-60℃以下。
4J32合金组织结构合金按1.5规定的热处理制度处理后,再经-60℃冷速2h,不应出现马氏体组织。但当合金成分不当时,在常温或低温下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奥氏体(γ)向针状马氏体(α)转变,相变时伴随着体积膨胀效应。合金的膨胀系数相应增高。影响合金低温组织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合金的化学成分。从Fe-Ni-Co三元相图中可以看到,镍是稳定γ相的主要元素。镍含量偏高有利于γ相的稳定。铜也是稳定合金组织的重要元素。随合金总变形率增加,其组织越趋向稳定。合金成分偏析也可能造成局部区域的γ→α相变。此外,晶粒粗大也会促进γ→α相变。
10.4J32加工性能与要求
4J32零件热处理工艺热处理可分为:消除应力退火、中间退火及稳定化处理。
(1)消除应力退火为消除零件在机械加工后残存应力,要进行消除应力退火:530~550℃,保温1~2h,炉冷。
(2)中间退火为消除合金在冷轧、冷拔、冷冲压过程引起的加工硬化现象,以利于继续加工。工件加热到830~880℃,保温30min,炉冷或空冷。
(3)稳定化处理为获得具有较低的膨胀系数又能使其性能稳定。一般采用三段处理。
a)均匀化:在加热中,合金中的杂质充分固溶和合金化元素趋于均匀。工件在保护气氛中,加热到830℃,保温20min~1h,淬火。
b)回火:在回火过程中能够部分消除由淬火产生的应力。工件加热到315℃,保温1~4h,炉冷。
c)稳定化时效:使合金的尺寸稳定。工件加热到95℃,保温48h。
对于冷加工或机械加工后的高精度零件,不宜采用高温处理时,可采用下述消除应力稳定化处理:工件加热到315~370℃,1~4h。
该合金不能用热处理硬化。
4J32表面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可采用喷砂、抛光或酸洗。合金可用25%溶液在70℃下酸洗,清除氧化皮。
4J32切削加工与磨削性能该合金切削加工特性和奥氏体不锈钢相似。加工时采用高速钢或硬质合金刀具,低速切削加工。切削时可使用冷却剂。该合金磨削性能。
11.4J32适用标准
YB/T 5241-2014